[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國慶檔剛剛結束,觀眾又迎來一個“銀幕節(jié)日”:自本月11日開始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重映“接力賽”。從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第八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創(chuàng)作跨度長達10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以每周一部的節(jié)奏和中國觀眾重逢,影片數(shù)量之多,上映排片之密集,難怪有人感嘆“這下真的要住在電影院里了”。
對于很多“90后”來說,從2001年首部上映,到2011年上映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不只是小說和電影,也是童年的伙伴、青春的見證。哈利、赫敏和羅恩在電影末尾時已經(jīng)成年,飾演他們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艾瑪·沃特森和魯伯特·格林特也不再是童星,看著他們長大的觀眾也大多步入而立之年。如今在大銀幕上重溫《哈利·波特》電影,尤其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等前幾部作品,更多了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有廣泛觀眾基礎的背景下,《哈利·波特》系列重映就不怕沒有觀眾捧場。據(jù)貓眼專業(yè)版統(tǒng)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兩日就收獲3383萬元人民幣票房,周日排片比僅次于《志愿軍:存亡之路》,整體票房走勢看好。事實上,這已經(jīng)是該片第三次與中國觀眾見面,早在2002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在中國拿下5600萬元票房,這個成績放在當年已是不俗。
2020年第一次重映時,《魔法石》更是斬獲1.9億元票房,可見該片在影迷心中的影響力依然不減當年,這一點從北京環(huán)球影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也可見一斑。4年前重映時優(yōu)異的市場反饋讓片方華納影業(yè)更加有信心,這次把《哈利·波特》全套8部影片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讓廣大中國粉絲看個過癮,也為提振整個市場大盤和好萊塢電影的人氣出力。
對許多資深粉絲來說,雖然《哈利·波特》的情節(jié)早已了然于胸,時不時還能在家中電視或手機上重溫,但情感的共鳴只有在封閉空間的大銀幕上才會更加凸顯,甚至發(fā)現(xiàn)某些“新細節(jié)”。例如在知道系列后期揭示的哈利與伏地魔恩怨之后,回過頭才發(fā)現(xiàn)前期的魔杖等道具早已有所鋪墊;體會到了斯內普教授的良苦用心后,才能理解他對于哈利的情感是多么隱晦,飾演者艾倫·里克曼的演技如此精湛。
飾演麥格教授的英國傳奇女演員瑪吉·史密斯不久前去世,再次在大銀幕上看見她展現(xiàn)神奇的“變形術”時,又多了份對逝者的悼念。不僅是史密斯和里克曼,《哈利·波特》系列上映后的20多年來,已有多位片中演員去世,包括兩位鄧布利多校長的飾演者理查德·哈里斯和邁克爾·甘本、海格的飾演者羅彼·考特拉尼、姨夫的飾演者理查德·格雷弗斯等,大多也是英國影壇和戲劇舞臺上的資深人士。
對于市場而言,重映《哈利·波特》這樣的經(jīng)典影片也不只是“賣情懷”,還兼具著提升市場熱度、為新片預熱、傳承IP吸引年輕一代的功效。據(jù)統(tǒng)計,《哈利·波特》系列全球累計票房已超過77億美元,堪稱本世紀最成功的IP系列電影之一,粉絲一直在期待續(xù)集或衍生篇的出現(xiàn),擁有版權的華納影業(yè)也在想方設法挖掘其商業(yè)價值,像2016年推出的《神奇動物在哪里》系列,就是《哈利·波特》的正統(tǒng)前傳,聚焦年輕的鄧布利多和格林沃德的斗爭,如今也已經(jīng)制作三部曲。
《神奇動物在哪里》除了由小說原作者J.K。羅琳親自操刀劇本,還力邀正傳電影的導演大衛(wèi)·葉茨執(zhí)導,力求再現(xiàn)原汁原味的魔法世界。即便新續(xù)集口碑反響不一,但票房上足以把哈利·波特IP的人氣延續(xù)至今,如今還有一些“00后”觀眾是在觀看《神奇動物》系列后,再反過來重溫《哈利·波特》正傳。
近年來,經(jīng)典影片的修復、重映在市場上越來越常見,觀眾也愈加明白:“重回大銀幕”對于電影這一藝術類型和大眾商品來說,本就是很常見的發(fā)行操作,既無需諷刺“炒冷飯”,也不必帶有“還某某一張電影票”的狂熱,可以用更加平靜的心態(tài)重溫經(jīng)典。
今年11月1日,法國名導呂克·貝松的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將在首映30年后在中國重映; 2012年《泰坦尼克號》以3D形式在中國重映,豪取10億元票房,連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為之驚訝。至于像《哈利·波特》原作者J.K。羅琳的個人言論爭議,對于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影響程度并不大。
此外,像王家衛(wèi)的《東邪西毒》和《一代宗師》重映時,在鏡頭、剪輯和配樂上都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想要更適合觀眾的口味;而像《十字街頭》《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些影史經(jīng)典的修復、數(shù)碼化和重映,其史料研究和藝術價值顯然要高于商業(yè)價值。
當然,一些不算古老的影片重映,就明顯是為后續(xù)票房和宣傳服務。近年來的好萊塢大片如《沙丘2》《阿凡達2》在上映前,會把前一部翻出來短暫重映,讓觀眾及時重溫前情,這主要是為了給新片“暖場”。
還有一些影片雖然屬于經(jīng)典,但重映時機顯得有些莫名其妙,缺乏必要的宣傳和賣點,影院也看不到排片的動機,讓觀眾無所適從。今年8月31日重映的《食神》就悄無聲息地“一閃而過”,644萬元的票房可謂慘淡,前幾年的《新龍門客!贰顿慌幕辍返,票房也只有幾百萬元,提振市場熱度的效果極其有限,除了資深影迷外也很難讓更多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