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四川綿陽連續(xù)強降雨,寶成鐵路涪江大橋下,渾濁、洶涌的洪水,夾雜著樹枝雜物,沖擊著鐵路大橋橋墩,激蕩出陣陣浪花。
緊要關頭,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成都機務段兩位90后司機,駕駛兩列四千噸級重載貨運列車駛入涪江大橋,用火車重量壓住橋梁,抵御洶涌而至的洪水。
“機頭上涪江大橋時,列車兩側都是滔滔洪水,壓力也很大,但根本來不及害怕,我要操縱好機車,保住大橋!
從11日凌晨開始,四川境內成都、綿陽、廣元等地連續(xù)強降雨,而四川北向出川大動脈—寶成鐵路,便主要途徑成綿廣這一區(qū)域。
連續(xù)的強降雨天氣下,綿陽市境內的涪江水位迅速上漲,一度危及到了寶成鐵路涪江大橋的安全,上午10時,水位已經超過了涪江大橋上、下行大橋的封鎖水位。
“涪江大橋上游有一個水電站,由于洪水太大,水電站已無法發(fā)揮調節(jié)水位的作用!鼻闆r緊急,鐵路部門決定采用“重車壓梁”的方式,增強橋梁自重,提高洪峰對橋墩沖刷時的梁體穩(wěn)定性。
簡單來說,就是將重量大的貨物列車開上涪江大橋,用貨車的自重,幫助橋梁抵御洶涌的洪水。恰好,綿陽工務段近期正在進行線路大修,鐵路專用的卸砟車,正好停放在綿陽附近。
這是兩列超過45節(jié)編組的重載貨物列車,業(yè)內稱鐵路專用卸砟車,俗稱“老K車”,車廂里裝載的均為鐵路道砟,每輛車的砟石的重量在70噸左右,一列車重量超過四千噸。
殊不知,駕駛兩列重載貨車,迎著洪水上橋的,是兩位90后火車司機,分別是26歲的張強、28歲的陳龍。
在暴雨傾盆,江水滾滾,梁體不穩(wěn)的情況下,甚至有車毀人亡的危險,這對執(zhí)行“壓梁”的任務火車司機而言,可謂是一場業(yè)務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
“等會列車上橋時,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慌亂,密切注意前方橋梁、線路情況,相互提醒,保證安全!
11時13分,57004次列車以不超過10km/h緩慢駛向上橋面。面對橋下滾滾洪水,機車駕駛室十分安靜,陳龍左手緊緊的握著大閘,右手謹慎地控制著列車運行速度,警惕前方線米的鐵路大橋,整整用了3分鐘。11時16分,陳龍將列車安全平穩(wěn)地停在了指定地點,他們再次下車,對機車設施設備進行檢查,并做好防止列車防溜工作。
下午16時47分,涪江水位達到標準值后,陳龍駕駛著57004次列車退回綿陽北車站待令,此時他們已經在大橋上堅守了5個多小時。
“今年的暴雨太兇猛了,第一次遇到這樣大的洪水,當時已經來不及害怕了,只想著把列車安全的停在指定位置。”當晚22時30分,陳龍才退勤下班。
兩位90后司機,駕駛貨車壓橋應對洪水,也在網上引起熱議,很多網友關心,司機是不是很危險?車上還有沒有其他人?
記者從成都機務段了解到,每年針對汛期防洪,都會對職工進行業(yè)務知識培訓,掌握必備的業(yè)務知識并通過考試后才能上線。
尤其是,在跨江河橋梁運行時,職工本人必須嚴格執(zhí)行降速、停車等安全措施,執(zhí)行“壓梁”任務時,機車不會停在橋梁上,必須停在指定的安全位置,防范未然。
當然,火車壓橋時不止有司機,除開司機,工務部門專業(yè)技術人員會登乘機車,同時橋下也有技術人員,隨時密切觀察橋梁情況,若發(fā)現異常情況,會第一時間通知機車司機到安全地方避險。
別擔心,每次值乘前,鐵路部門都為機班配備方便面、面包、牛奶等應急食品;遇突發(fā)情況,在中間站長時間滯留,車間都會專門送水和應急食品,安排送應急餐。
“剛準備上橋時,隨著列車不斷運行,距離橋梁越來越近,心理越來越緊張!彼f,當機車頭剛上橋時,就感覺是在滾滾洪水中開車一樣,因為當時的洪水,幾乎與橋梁平齊,列車兩側都是翻滾的的洪水,壓力也很大。
駕駛另一列57004次列車的司機陳龍,參加工作已經五年,但從他擔任火車司機以來,今年的暴雨,是遇到最兇猛的一次,“壓梁”任務,也是他擔當值乘任務最重要的一次。
“面對橋下滾滾的洪水,嚴峻的形勢,根本沒有時間多想其他的!彼f,唯一想的,是一定要和同事一起,將列車平穩(wěn)的停在橋梁上,保住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