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業(yè)余下班時間一直在做自媒體,收入不比上班低,有時高很多,其中最高的時候是疫情前那幾年,巔峰水平是月入8萬左右,因為賣課程賣了幾千份。疫情來了之后,就慢慢變少了,只有平臺的流量收入,每天大概幾百塊,最高不過1000多,頭條的收入更高一點。
但是有個缺陷,對兒子影響比較大,導致他也想不找工作做自媒體,他哪知道做自媒體的難度,沒有多年的積累,沒有細分領域極強的實力,做自媒體估計連他自己都養(yǎng)不活。
我于是把簡歷掛起來,看有沒有公司主動來找,沒想到還真用!于是就遇見許多本地公司怪異的做法。見多了,我就想直接投一些從東南沿海搬遷過來的公司,以為會不一樣,但是仍然極難找到適合的公司。加上,我只考慮離家直線公里之內(nèi)的公司,選擇就更少了。
一個不適應就是,HR開的薪水極高,范圍極大,比如薪資為1萬~2.5萬,然后,HR為了KPI,就說2萬以上;
還有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盡管他的公司屁一點兒大,但是居然提出要背調,一個老板,難道沒有眼光,是不是高手,只需要一聊即可知曉,至少我在杭州面試人,誰的水平高低,我一聊便知,杭州大公司基本上是背調的,但是人事背調,基本上拿不到有效的信息,有些背調通過的,水平很差。
我曾經(jīng)面試過一個前端開發(fā)的,武漢大學碩士畢業(yè),背調通過直接入職了,入職后,我給了他一個小題目,寫一段CSS+DIV+JS,實現(xiàn)一個小功能,他居然一天都沒完成,第二天,居然人不見了,打電話一問,說做不好,不來了!我去!
我感到奇怪的是,長沙的中小型公司,為什么喜歡熱衷于背調,難道真的看不出一個人水平高低,還是另有貓膩?或者說長沙求職者騙人很多?是個別人的一種手段嗎?因為,我知道,在東南沿海,招人是極嚴的,絕不允許招熟人的。但是在內(nèi)地,我居然遇到有老板直接問我,你能不能直接將你原來的團隊都招過來,這樣快!
我很無語!如果人事利用老板這種心思作弊,老板恐怕永遠組建不了自己的團隊,然后將真正需要的人擋在外面。難怪內(nèi)地公司競爭力這么差。我聽說,內(nèi)地的醫(yī)美公司不敢去東南沿海開分公司,因為分分鐘死,原因是什么?
因為,我為了避免找到小公司,就查注冊資金,但是仍然遇到奇葩!不少公司注冊資金1個億,結果我去面試時,公司整個辦公室居然還沒有我在杭州的辦公室大!但是去了,又不好扭頭就走,我也想看看,他們到底是如何招人的,于是陪著走一遭,順便重新認識一下有些人的人性。
最近,就有一家注冊資金5000萬的,去了,又是小公司,老板辦公室比我在杭州的辦公室至少小一半!但就是這樣的公司,居然HR也發(fā)信息來說,要背調。好吧,調吧。
我說:我查了一下,公司注冊資金是5000萬,但是實繳資金那一項是”-“,是不是實繳資金為0?
我聽朋友說,內(nèi)地小公司就是不斷招人,并且希望招厲害的人,用一段時間榨取他她所有的價值,馬上開掉,再招厲害的人,如此循環(huán),根本不考慮建設自己的團隊。這樣,真的能把公司做大嗎?
所以,結論就是:如果想做得長,一定要找大公司,人數(shù)至少100人以上,不管是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還是大的傳統(tǒng)公司,都可以,大的傳統(tǒng)公司一般來說,穩(wěn)定一些,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就差一點,流動比較快。
我有時在想,民營企業(yè)真的不能讓它們進入民生行業(yè),如果進入民生行業(yè),比如水電煤路米面肉菜教育醫(yī)療等,一旦它們占了主導,老百姓真的會倒大霉,比如有個養(yǎng)豬民營企業(yè),鉆了政府的空子,說農(nóng)民養(yǎng)豬不衛(wèi)生,污染環(huán)境,于是禁止當?shù)剞r(nóng)民養(yǎng)豬,結果呢?生豬行業(yè)被它們把持,原來一頭小豬仔只需要100多塊,現(xiàn)在呢?一頭小豬仔居然要800多塊!吸血!
我的計劃是,為后代著想,還是要去人口流動大的城市去,最好去東南沿海去,目前比較好的便宜去處是雄安周邊,房價還好,去雄安周邊,或許相當于去東南沿海了。
2005年,杭州房價最低的才4000,我那時完全可以買房的,可惜被家人極力反對,才沒辦法來了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