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原告席上,李阿婆聲淚俱下地哭訴:“我把‘棺材本’放在大兒子那里,誰曾想他卻不肯還給我!
7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靜安法院”)獲悉,此前,該院審理了這樣一起保管合同糾紛案,原告李阿婆是一名九旬高齡老人,她起訴親生兒子劉先生要求其歸還自己70萬元養(yǎng)老錢,終獲法院支持。
上海靜安法院介紹,李阿婆育有二子一女,女兒因交通事故多年前過世,劉先生是李阿婆的大兒子,也就是該案的被告,今年他已七十多歲。
多年前,由于李阿婆家的老房子拆遷,李阿婆便一直住在大兒子劉先生家,由大兒子照顧她。有一天,劉先生對李阿婆建議說:“媽,您現在年紀大了,行動也不方便,急需用錢的時候,你也沒法第一時間跑銀行去取錢,這樣吧,你把所有的財產先存在我這里,我?guī)湍惚9堋!甭牭酱髢鹤舆@么說,李阿婆想了想,認為大兒子這番話也是出于對自己的關心,于是便將自己多年來的積蓄70萬元,分別通過現金交付、銀行卡交付和銀行轉賬方式陸續(xù)交給大兒子劉先生。
李阿婆沒想到,自大兒子劉先生開始保管自己的存款后,每當自己想要用錢、讓大兒子去支取一部分的時候,劉先生不僅不肯歸還,而且還矢口否認這些錢款的存在,這讓李阿婆氣憤不已。就連李阿婆曾向劉先生提出想要拿回自己的錢在老家購買墓地事宜,也被劉先生一口拒絕。
李阿婆因病住院,被檢查出心臟及雙肺均有病灶,需要住院治療,便讓大兒子把錢還給自己用于看病,可是劉先生依舊尋找各種借口,拒不返還。為了討回自己的“救命錢”,2023年7月,李阿婆把大兒子告上了法庭。
庭審中,李阿婆稱之前自己將一輩子積蓄70萬元交給大兒子劉先生保管,現在年事已高,急需這些錢用來治病救命,要求劉先生立即全部返還。李阿婆還遞交了一份證據材料系雙方的一次通線萬元的真實性。錄音中李阿婆問:“你現在講,我在你那里究竟存了多少錢?”劉先生回答道:“你存在我這里有70萬元!
劉先生辯稱,自己并非私自占有母親的存款,而是怕母親年紀大了犯糊涂,幫她保管著這些錢,才是對她的負責。
上海靜安法院承辦法官審理后認為,本案案由雖是保管合同糾紛,調整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但因原、被告系母子,本案還關系到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風尚。鑒于案件審理結果涉及高齡老人的切身利益,且老人看病就醫(yī)的時間不能一拖再拖,為了積極有效落實上海靜安法院“涉老案件全流程觀護機制”,該案在立案時被標注為“一級紅色”,承辦法官對李阿婆訴訟給予引導幫助,并多次主動與李阿婆取得聯系,確認其本人的意思表示并積極組織雙方調解。
最終法院認定,盡管李阿婆與劉先生并未簽訂書面保管合同,但縱觀在案證據,劉先生確實受李阿婆委托代為保管70萬元,原、被告間保管合同關系成立,故法院依法判決支持李阿婆要求劉先生返還保管款項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