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小修小補的攤位遍布昆明大街小巷。自行車、雨傘、鞋……這些東西破損了,只要找到師傅,經過一番修理,又能用上一陣。街頭“小修小補”已經融入昆明記憶。
日前,在官渡區(qū)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qū)老舊小區(qū)改造過程中,社區(qū)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后,設置了3個“引攤入市”便民利民點,并將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販整合為蔬菜直銷、家電修理、修鎖配鑰匙、衣物縫補等15家攤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員,將零散服務變?yōu)橐?guī)范經營,將社區(qū)管理的“煩心事”變?yōu)榉⻊站用竦摹芭氖隆薄?/p>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無小事。億萬人民的小事,就是共產黨人的大事,這是百年苦難輝煌的歷史回響,也是百年大黨一以貫之的大小辯證法。“小修小補”是百姓需求,從事“小修小補”也是一種就業(yè)選擇。它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能解決部分人的就業(yè),是城鎮(zhèn)煙火也是民生!靶⌒扌⊙a”看似不起眼,卻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剛需!靶⌒扌⊙a”一端連著普通百姓,承擔著推動便利消費、服務保障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感的重要功能。
在經濟實力和社會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的今天,曾經在城市快速發(fā)展中銷聲匿跡的“小修小補”有序回歸,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己任,充分發(fā)揮基層治理智慧,有效釋放基層治理效能,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服務。
堅持基層無小事,“小修小補”打開基層共建之新格局。共建強調共同參與社會建設。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愿,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巨大智慧和決定力量。一次次成功探索的背后,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危機感”的危機感,是尊重人民意愿,是認同人民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社會治理中強調共建,尤其要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fā)展,激發(f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建設的活力。更需要通過無數“小修小補”民生事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共建民生大工程。
“小修小補”的攤位既能滿足群眾生活需求,培育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習慣,也能增添就業(yè)崗位,體現各行各業(yè)勞動價值,是現代化新征程上“一個也不能少”的生動實踐!包h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治理始終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直面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借鑒群眾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智慧,真正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小修小補”回歸生活不應只是簡單的“昨日重現”,修鞋、配鑰匙的“舊酒”也應裝入基層治理的“新瓶”,與時俱進才能獲得長久穩(wěn)定的生存空間;鶎又卫韽膩聿皇菃蜗蚬芾,要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主人翁精神,暢通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找到群眾需求和基層治理的平衡點,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
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百姓瑣事,其實皆為國之要事。堅持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格局,破解基層治理小事,是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要求,也要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意。在“小修小補”中積基層治理尺寸功,才能使全社會在保持秩序井然的同時更加充滿生機活力。(評論員 賈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