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這個混亂的時代,英雄輩出。各方勢力角逐,其中世家大族是最活躍的一支政治力量,因為隨著世代的積淀這些世家大族手中掌握著國家大量的資源。群雄們要想站穩(wěn)腳跟建立自己的一番基業(yè)就不可避免的要與世家大族打交道取得他們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人才上的支持,可以說沒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能建立屬于自己的政權的。例如呂布雖勇猛手下軍隊善戰(zhàn),但他沒有取得什么世家大族的支持,結果很早就被曹操消滅退出歷史的舞臺,還有董卓死后他的一些部將諸如李傕、郭汜、張繡等劫持了漢獻帝控制了中央政權,但他們不團結世家大族反而殘殺他們,結果也是很快被其他勢力所消滅。反觀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之所以能在漢末群雄角逐中笑到最后,個人能力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注意團結世家大族。如支持曹操的有關中荀氏、楊氏等士族,支持劉備的有荊州諸葛氏族益州吳氏等士族,支持孫權的有江東陸氏等士族?梢哉f世家大族是影響歷史進程的一股重要力量。
東漢末年世家大族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世家大族我覺的首推“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末年初期出現(xiàn)了兩位重要人物,一是雄踞北方青并幽冀四州的大軍閥袁紹,二是稱霸江淮并稱帝建立仲氏政權的袁術。可以說在漢末初期這兩兄弟是最具優(yōu)勢的,不但兵多將廣而且被很多世家大族支持,如果他們善于經(jīng)營很有可能歷史將改寫,天下大權盡歸袁氏。但不幸的是他們雖然握了手好牌卻打出了爛牌,只能怪強中自有強中手他們遇到了更有政治軍事能力的曹操了。
二袁之所以能在漢末初期占據(jù)優(yōu)勢,就是因為他們的家族太強大了。袁紹的家族號稱四世三公家族,自袁紹曾祖父起四代人中有5人位居三公之位。他們非別是漢章帝時期的司徒袁安,其子司空袁敝,其孫太尉袁湯,曾孫司空袁逢,太傅袁隗。根據(jù)東漢官制司徒、司空、太尉為三公是朝廷中最尊貴的職位,一個家族能出現(xiàn)一位位居三公之職的高官就很不易了,足夠他們的家族世代榮耀了,可“汝南袁氏”卻接連四代有人位居三公,可想而知這個家族是多么的尊貴。經(jīng)歷了數(shù)代的積累政治威望非常高,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家族中官員眾多,力量非常強大。
單在漢靈帝時期袁氏家族在朝官員就有司空袁逢、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中軍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等,地方官員有山陽太守袁遺、丹陽太守袁胤等。他們或是朝中重臣或是地方大員手握大權,勢力遍及朝野。到后來董卓亂政時,袁紹憑借著家族強大的實力才于反對董卓,率先出京城在關東地區(qū)號召天下諸侯率部勤王。在袁氏家族的威望和袁紹的個人才干下,共匯集了12路諸侯(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典軍校尉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并公推袁紹為盟主。在袁紹的領導下關東聯(lián)軍將董卓趕出洛陽,取得階段性勝利?上еT侯之間各心懷鬼胎只顧自己利益,最終內訌聯(lián)軍瓦解,沒有徹底消滅董卓。
聯(lián)軍瓦解后袁紹回到河北發(fā)展勢力,因為冀州牧韓馥原來是袁氏門下的故吏而且他認為自己的才干不如袁紹,所以把冀州牧的位置拱手讓給袁紹。袁紹得了冀州之后如虎添翼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接連消滅盤踞幽州的公孫瓚、青州的孔融的等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此時袁紹的勢力達到頂峰,手下人才濟濟。文配、田豐、逢紀、許攸、荀湛、沮授、郭圖、辛毗等,武有顏良、文丑、張合、高覽等,帶甲之士數(shù)十萬。后在官渡之戰(zhàn)中被曹操擊敗逃回北方,不久病逝。袁術在關東聯(lián)軍解散后去了淮南發(fā)展勢力,割據(jù)揚州一時勢浩大,并稱帝仲氏政權,最后在曹操的討伐下兵敗自殺。
袁氏兄弟雖然較早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初期袁氏兄弟發(fā)展的最好,勢力最大。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局面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家族實在太強大了,創(chuàng)業(yè)初期占據(jù)著豐富的資源起點很高。不像江東的孫氏歷經(jīng)父兄兩代三人數(shù)十年的艱苦奮斗才創(chuàng)下一點基業(yè),更心酸的還是草根出生的劉備(雖號稱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玄孫,但到他這一代已經(jīng)徹徹底底沒落為平民命百姓)屢遭失敗經(jīng)過半生的奮斗才掙下蜀漢的基業(yè)。與他們相比袁氏兄弟的創(chuàng)業(yè)太容易了,這就是出生決定了他們不同的經(jīng)歷。
出身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它決定一個人的起點。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它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最終取得成功。我們雖然決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未來。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