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南郊有座山,就在如今光彩大市場的東南側,名叫老虎山。其實此山原名并不叫老虎山,而叫獨耳龍山。這座山的前世,和一個傳說有關。
相傳蚌埠南郊,曾經出現了一個蜘蛛精,危害鄉(xiāng)民;春又杏袟l獨耳蛟龍,聽聞此事后就捉拿了蜘蛛精,解救了蒼生,此后,蛟龍便化成獨耳龍山,在此代代相守。
市博物館館長季永介紹說,它是在城南,綿延起伏形狀像一條龍,后來由于這條龍的方向是對著鳳陽的皇陵,地方官怕它叫龍沖撞了龍氣,所以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廟,改名叫虎山,這樣它與鳳陽的皇陵和朱元璋就不犯沖了,于是今天就有了這座在城南的老虎山。
老虎山俯瞰城區(qū),地勢險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新四軍第二師五旅奉命來蚌埠受降,可是,駐地偽軍為了阻止新四軍,沿老虎山一線日夜,第五旅攻打老虎山的戰(zhàn)斗打響,戰(zhàn)況激烈。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老虎山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季館長告訴記者,今天漫步虎山上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歷史遺跡,當年的寺廟雖然不在了,但山上還能看到一些關于軍事的遺跡,包括當年存放飛機的一些巖洞,這也見證了蚌埠這座英雄的城市以及在軍事中的戰(zhàn)略要地的一個地位。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老虎山從戰(zhàn)爭的炮火中走來,見證了蚌埠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如今的老虎山,西側一帶屬于蚌山區(qū)雪華鄉(xiāng)施徐村,南側為蚌山區(qū)燕山鄉(xiāng)陳梁村,東側屬于經開區(qū)戴湖村。
梁文標是老虎山護林員,對這里很熟悉,從小在這長大,放牛都在這個地方,那時候各家都有地,大家都折了樹枝回家燒鍋。
市園林管理處山林辦老虎山護林班班長王海曉介紹說,現在從違章拆除過以后,不像以前一樣刮風就會垃圾成片,污水遍地。近兩年,老虎山面貌是煥然一新,而且空氣也好,樹長得也旺了。
市園林管理處山林辦老虎山護林班班長王海曉介紹說,那時候就一個護林員,山上都是小苗,慢慢隨著這個山體樹木的覆蓋率越來越高,面積越來越大,護林員也在逐步增加。
護林員是八個,其中七個是長白班,有一個是值夜班。長白班是每人分一塊區(qū)域,夜班就是負責整體,主要工作是負責制止偷倒建筑垃圾還有夜間值火的應急防范。
王海曉班長表示,這里是蚌埠市最好的一個核心區(qū)域,還是一個原始狀態(tài)的森林公園,希望大家第一要愛護樹木,第二不要隨便偷取山土,第三要文明,不要亂扔垃圾,最好是用袋子給它帶走。老虎山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山,需要大家共同愛護。